“又一个AI工具上线了!” “这个新功能看起来很强大…” “价格好像比之前用的便宜…”
最近AI工具可谓是多如牛毛,光是ChatGPT的平替就数不胜数。到底该怎么选?用什么?
最近被各种AI工具选型搞得头都大了。从去年到现在,我已经带团队踩了不少坑,花了不少冤枉钱。这不,上周又被老板叫去汇报:”为什么我们订阅的AI工具每个月要花这么多钱?效果怎么还没有竞品好?”
唉,说起来都是泪。整理一下这一年多的经验教训,希望能帮大家少走点弯路。
选型难?是真的难!
迭代太快,根本追不上
记得去年我们刚开始用某AI工具的时候,感觉特别好用,果断买了年费套餐。结果呢?没过三个月,市面上就出了好几款新工具,不仅功能更强,价格还更便宜。这让我怎么跟老板交代?
几点血泪经验:
- 千万别一上来就买年费,先月付试试水
- 多关注同类产品的更新动态
- 订阅前问清楚更新频率和路线图
- 合同里最好加入升级优惠条款
举个例子:我们前段时间选AI客服系统,看中了两家。一家月付290,一家年付2999。算下来年付能便宜一些,但我坚持先用月付的试试。这一试不要紧,发现年付那家虽然便宜,但每次出新功能都要额外收费,最后算下来反而更贵。
价格套路多,算钱要仔细
说实话,这些AI工具的定价策略,玩得比电商还花。表面上看是一个价,实际用下来经常超预算。我们公司就在这吃过亏。
实战案例: 前两个月我们用了个AI写作工具,声称”无限使用”,收费每月99。但用着用着发现:
- 普通文章是无限,但长文要额外收费
- 导出PDF格式要单独买插件
- 多人协作要升级企业版
- 存储空间超了还得加钱
到月底一算账,靠,花了小一千。这下可把财务给惹毛了。
服务参差不齐,售后全靠赌
这事最气人。当时选供应商的时候,一个个都说服务好,24小时响应。但真出了问题,有的就是不回消息。我们有次周末赶方案,AI系统出故障了,找客服,结果等到周一才回复说:”不好意思,我们周末不上班。”???
几点建议:
- 先体验客服响应速度
- 工作日不同时段各问一次
- 周末也试试看
- 最好是你们实际会用的时间段
- 问清楚技术支持方式
- 只有在线客服?
- 有没有专人对接?
- 能不能加个微信应急?
- 看看口碑
- 去用户群里逛逛
- 社区里搜搜评价
- 最好找到同行问问
实战经验分享
案例一:自助客服选型血泪史
去年老板说要引入AI客服,削减人工成本。行,这活儿交给我了。一顿操作猛如虎:
前期调研:
- 找了8家供应商
- 各种Demo轮着看
- 价格表格列了3页
- 天天被销售轰炸
结果呢?
- 贵的太贵,便宜的不够用
- 中端的各有各的毛病
- 销售说得天花乱坠,实际效果拉跨
- API文档跟天书似的
最后选了一个中等价位的,主要因为:
- 他们的销售特别实在,把产品缺点都说出来了
- 让我们实地去看了其他客户的使用情况
- 价格虽然不是最便宜,但明码实价
- 升级路线很清晰,不会动不动加收费项
用了快一年了,基本满意。虽然也有些小问题,但人家处理得都挺及时。
案例二:AI翻译工具翻车记
这事儿更惨。当时为了提高翻译效率,我们选了某AI翻译工具。价格不便宜,一年好几万。
选型时考虑的挺周到:
- 准确率测试做了
- 价格谈判谈了
- API对接试了
- 销售PPT看了N遍
但实际用起来:
- 经常性的卡顿
- 专业词汇翻译离谱
- 格式排版总出问题
- 大文档就陷入假死
最后总结:
- 不能光信测试数据
- 要找真实用户聊聊
- 最好能小规模试用一段时间
- 合同里要说清楚服务标准
实用选型方法论
经过这么多次踩坑,我总结了一套方法:
1. 先搞清楚真需求
别听销售忽悠,先想明白:
- 这工具是刚需还是可有可无
- 团队真的会用吗
- 现有工具能不能凑合
- ROI能不能算得清
2. 预算早敲定
我现在都是这么做:
- 先定个预算上限
- 算好所有隐性成本
- 留出15%的缓冲
- 考虑一年后的涨价可能
3. 供应商要筛选
经验来说:
- 别光看官网
- 多找找负面评价
- 看看他们的融资情况
- 最好实地考察
4. 试用要认真
很多人试用走马观花,这是大忌:
- 要用实际场景测试
- 多找几个人一起试
- 压力测试别忘了
- 最好是真实数据测试
避坑指南
总结几个特别容易踩的坑:
1. 销售话术陷阱
- “活动价格只限今天” → 别信,下周还是这价
- “我们功能最全” → 问清楚具体是哪些
- “其他客户都在用” → 要求实地考察
2. 价格陷阱
- “买年付送三个月” → 先月付试试水
- “终身会员特惠” → 看清楚是否包含更新
- “无限使用” → 仔细看限制条款
3. 服务陷阱
- “7*24小时在线” → 周末测试一下
- “一对一服务” → 看看是不是实习生
- “终身售后” → 问问具体包括什么
写在最后
选AI工具真的是个技术活,光靠看别人推荐是不行的。我现在都是这么跟团队说:别觉得选个工具很简单,这里面水很深的。
但只要方法对,每次选型都是一次学习机会。而且这个市场发展太快了,说不定今年踩的坑,明年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工具选得好,加班少不了。工具选得坏,天天改bug改到累。且选且珍惜吧!
对了,如果你也在选型过程中有什么经验教训,欢迎下面留言分享。一起交流,一起进步!